业务建设
2024年,我中心作为海南省东部区域疾控中心,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省疾控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省构建“1+5+N”疾控体系建设要求,围绕“三个中心”建设,以党建引领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大胆创新,扎实落实各项措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很好成效。
一、抓好政策落实,社会化服务试点改革工作取得实质进展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市政府高度重视改革工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试点相关工作,并经十六届琼海市政府第6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由市卫生健康委等7个部门联合印发试点工作方案,为试点改革提供坚强保障。二是强化人员队伍建设。对内设机构进行整合,成立社会化服务部,负责统筹全中心社会化服务工作。三是完善硬件设施设备。中心办公楼右侧第一层的办公场地改造为社会服务部,完善财务管理,配备必要急救设备设施,制定相关应急处置制度和预案等。四是核定项目收费价格清单。在1999年版防疫收费项目标准的基础上,参考福建及第三方检测费用,对首批涉及水质检测、公共场所等8大类共177项项目定价并公示。自2024年11月至2025年3月31日,已成功为118家单位和个体开展服务,涉及委托环境卫生检测、二次供水等监测项目,累计收入金额超22.14万元。此外,2025年1月起全省启动收取非免规疫苗储存运输费每针次8元,我中心第一季度非免疫规划疫苗已经采购20695剂次,预计疫苗储存运输费收入16.56万元。以上两项总收入达到38.7万元。我中心社会化服务试点改革经验在2025年全省疾控工作会议上进行了全省交流介绍,写进市政府工作报告。
二、强化监测预警和卫生应急,防范化解公共卫生风险能力有效提升
一是强化人员能力建设。中心内部设有10人疫情处置专家组成员,发生应急疫情时可及时研判。二是加强智慧化数据应用。依托海南省传染病监测预警平台,强化登革热、流感、新冠等症候群监测。2024年共处置红色预警信息42条,黄色96条,蓝色19条。三是妥善处置突发事件。2024年成功处理一起因误采误食有毒野生植物“凹脉丁公藤”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两起聚集性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两起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疫情、三起输入性疟疾病例疫情,以上疫情均及时处置,未有疫情扩散现象。四是积极应对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受台风“潭美”影响,我市在10月底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在省级部门的关心指导和兄弟市县的支持下,我市卫生防疫工作人员积极面对,全身心投入灾后卫生防疫工作中,实现了“灾后无大疫”的目标。
三、深化卫生监督体系改革,切实提升卫生监督执法和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
一是完善硬件设施。新增6套“手持执法终端设备”和相关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加强日常监督工作硬件标准化建设。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内设两个监督执法科室,各配备4名有执法资格的卫生监督员,另抽调其他科室4名工作人员充实执法队伍。同时每月安排一次培训活动,提升队伍整体素质。推行“一案一评”工作机制,鼓励人员报考执法证考试,储备执法人才。三是推行监督网格化管理。全市划分4个监督责任区,成立4个监督小组,实行网格化管理,做到“定格、定员、定责”,确保业务全覆盖。四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启动智慧卫监平台和在线水质监测项目建设,对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核心保障酒店游泳池、二次供水等设施进行在线监测监督,利用信息化手段更好地开展远程监督。五是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全年共开展医疗机构监督检查195家次,检查开展放射诊疗的医疗机构16家、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168家次、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产品19种、职业病危害用人单位95家、临床用血医疗机构4户;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行动查处各类医疗案件共19起;行政处罚18起,没收5批次医疗器械和药品,罚款共计63.82万元。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监督436家次、饮用水卫生监督113家次,完成营商环境局推送的417家的监管任务。我市所办的案件数量排名全省前三,执法力度较改革前明显增强。
四、抓好传染病、慢性病防控及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巩固免疫规划和消除疟疾工作成果
一是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积极开展新冠、流感等其他传染病病原学监测工作,完成省级哨点医院发热门诊流感样病例监测、手足口病、霍乱、布病、鼠疫、登革热疑似病例监测任务及病媒生物监测任务。同时做好结核病管理,2024年对发现的病人规范管理率100%。对疑似肺结核病人转诊和追踪到位率99%。对病原学阳性肺结核病人的密接者检查筛查率100%。以上指标均达到省级目标要求。
二是推进落实疫苗可预防疾病防控。2024年免疫规划疫苗适龄儿童建卡、建证率100%,“八苗”全程基础接种率达到99.08%。全市查验入托入学机构覆盖率100%,预防接种证查验率100%,免疫规划疫苗补种率均达到国家90%目标。同时积极稳妥推进20-40岁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完成各阶段接种任务目标。
三是有序开展公共卫生工作。圆满完成国家级及省级食品安全风险、食源性疾病、学生常见病及健康危险因素、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职业卫生及放射卫生等年度监测任务。枯水期、丰水期饮用水及每月常规监测末梢水共监测采集水样468份,任务完成率均达100%;同时完成2025年国家项目城市污水病原监测项目工作设备配备及试运行工作。
四是做好慢性病地方病防治工作。死因监测完成全年监测任务,顺利完成2024年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及综合干预项目、碘缺乏病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项目及海南省居民肌肉骨骼疾病调查监测项目等有关工作任务。
五是加强疟疾媒介监测,规范开展疟疾输入性疫情处置。全年共开展传疟媒介监测12次,完成规定的任务次数。规范有效处置三起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疫情,未造成疫情扩散传播,疫情处置及时率100%。
六是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2024年健康教育工作持续走在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全国疟疾日等各种健康主题日、健康巡讲和控烟宣传活动共计146场次,参加活动的群众人数约达10044人次,提高大众参与健康咨询活动的积极性。2024年主题宣传日活动达到省级要求的开展户外大型宣传活动次数全年≥10次的标准。同时已完成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入户调查588户数,超额完成了全年省级要求,还完成成人烟草流行监测入户调查702户数的监测调查任务。“百校千村”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提前完成。
五、积极主动作为,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服务保障工作圆满完成
圆满完成历届各项服务保障工作。一是年会前期,及时制定有关防控方案,加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开展博鳌核心地区病媒监测、传染病防控指导、卫生监督执法检查、传染病防控及应急处置等内容培训及应急演练;对年会接待接待酒店等公共场所的室内空气质量、饮用水等多个项目开展了环境卫生学检测,为论坛年会顺利召开奠定基础。二是年会期间加强新冠、流感及诺如等传染病的预警监测、分析研判及卫生监督等工作,确保年会期间传染病及时有效处置。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经市政府批准建立、市卫生局主管、负责全市疾病预防与控制、公共卫生技术管理与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具体职能为:
1、疾病预防与控制:
制订全市疾病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组织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计划和方案,预防控制相关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开展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救灾防病的应急准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后疫病进行监测报告,提供预测预警信息;开展现场调查处置和效果评估。
3、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
管理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报告、分析和评价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等公共卫生信息,为疾病预防控制决策提供依据,为社会和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4、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
开展食源性、环境性疾病监测与调查处置,对影响人群健康的危害因素进行监测与评价,提出干预策略与措施,预防控制相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5、实验室检测检验与评价:
开展疾病和健康危害因素的生物、物理、化学因子的实验室检测、分析、鉴定和评价,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传染性疾病的诊断、疾病和健康相关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及卫生监督执法等提供技术支撑,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
6、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对公众进行健康指导;协同有关部门和组织,对公众不良健康行为进行干预,促进公众掌握自我保健与防护技能。
7、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
开展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业务与技术培训,提供技术指导、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开展应用性研究,开发引进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指导和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与评估。